2017年8月29日 星期二

(台東.東河)都蘭國小






2017/7/2,當時的我人在台東,剛結束個人生涯可能的最後一次的教師甄試,內心正在鬱悶著接下來的計畫當時,與家人逛完水往上流之後,臨時決定要前往附近的都蘭國小一遊,內心雖然不怎麼想去,但是想想做個記錄也可以寫為一篇文章後,還是點頭前往。



這所國小曾於2009年在前任第一夫人周美青在4月於東海岸旅行,買了都蘭國小的小書包,後返回台北送女兒回美國時背著這個書包後,被政治反對者以「賭爛」諧音而暴紅,因為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屬於一個金融風暴的年代,在社會上也有很多不滿馬政府的聲音,於是就用諧音「賭爛」來表示不滿。而都蘭的小書包在此之前就有在附近的店家販售,就此一夕間暴紅,供不應求。


如今我們來到這所國小時,小書包的風光沒有當年那樣的搶搶滾,而我們也只是純粹過來走走,並沒有去買小書包。

而「都蘭」一詞是怎麼來的呢?

它來自阿美族語「Adulan」,意指「很多石頭堆的地方」─最早來到這塊土地的阿美族先人,胼手胝足開墾建立家園時,從土地裡挖出許多石頭,便用這些石頭堆砌成守護家與田園的石頭牆。

以下轉載學校網站資料:


學校學區成員組成呈現典型的多元化現象,大致可以分為漢人族群及原住民族群二大部份。原住民族群清一色為阿美族,漢人族群則由閩南及客家兩大族群所組成。學校學生原住民生占百分之五十,漢人學生亦占百分之五十。

        由於日據時代的經營,再加上都蘭遺址的發現,社區文化潛藏著豐富的人文景像。如:都蘭糖廠舊址、都蘭文化遺址、都蘭林場、阿美文化工作團、廖勝義木雕工作室……等,均是相當值得探訪的人文資產。此外,都蘭社區的地理景觀亦是聞名暇耳,如:水往上流、都蘭鼻等,亦是戶外教學的好場景。

        雖然社區人文與地理資源豐富,然在社區資源的利用上仍有加強之空間。社區中有阿美文化工作團、老人協會、社區發展協會、農會等社區單位資源可供利用,在過去二年的經營之下,社區與學校之間的關係已大幅改善,未來在社區資源利用的目標將設定在促進社區人士主動參與學校教育活動,以其建立學校與社區合諧互動之模式,以充份發揮學校教育的功能。


校史沿革
 1.民國前四年十月創校,稱都鑾蕃公學校,設二班(初級部),專收山胞子弟。
 2.民國十四年,改稱都鑾公學校(四年制),兼收平地山胞。

 3.民國三十年改稱都蘭國民學校(六年制)。

 4.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恢復我國學制。

 5.民國三十六年八月設立興昌分校。

 6.民國三十七年九月興昌分校獨立後,本校設七班,至民國四十四年後,本村人口增多,學校持續增班,至民國六十年達到高峰,學校設十九班,學生人數達九百餘人。

 7.民國五十七年八月延長國民教育,校名改為「台東縣東河鄉都蘭國民小學」。

目前該校一年級一班,全校合計6班+附設幼兒園1班。







學校門口,旁邊有設置人形立牌,而且還有都蘭的書包圖案喔!



這類標語在歷史悠久且尚未改建的學校常見。



學校外圍圍牆



學校外面離台11線約100多公尺,位於東河鄉都蘭村。



學校設置的標語



學校設施大概除了地磚與建築物的彩繪以外,其他設施都可看到老學校的身影。



學校後方的山脈為海岸山脈其中的都蘭山。



遊樂設施大都老舊為多



雖然舊但是設施數量頗多







學校周遭社區為漢人、客家人與原住民(阿美族)組成,在校舍彩繪與作品上都富有阿美族的意象,照片左側為氣象局設置的地震測站。



因為逢假日且暑假,所有教室與辦公室等都是用鐵門關上,無法觀看內部。



全部都是鐵門.........



























司令台的彩繪,似乎是這兩年內才有的。







學校中廊



沒有大象溜滑梯,只有這個,另外旁邊為年久失修的籃球場。



運動場也是古老的紅土樣式。




離開前還有遇到其他觀光客前來一遊。




最後就目送那群觀光客進入校園,我們已經各自拍完獨照後就驅車離開了。


都蘭國小相簿



相關網址:

台東縣東河鄉-都蘭國小-2014/11/24


[台東東河] 都蘭國民小學 周美青曾經背過的都蘭國小書包 都蘭國中書包 20110713



當都蘭=賭爛,都蘭人的氣憤與悲哀--2009/5/1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